酒店机器人的分类与发展现状
酒店机器人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人工智能产品,作为一种服务机器人主要运用于酒店住宿场景中,可降低酒店劳动力成本。早期的酒店机器人,受制于技术水平有限,主要用于协助住客办理入住登记,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等。随着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的改进以及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提高,部分酒店机器人已具备与人类开展智能交互的能力。
根据细分服务场景及功能的差异,目前国内研发的酒店机器人主要分为对客服务、客房体验以及安全保护等三个类别。
其中,对客服务机器人主要提供迎宾、入住登记及送餐等重复性服务,如入住自助机、客房送物机器人、礼宾机器人等;
客房体验机器人主要通过智能化技术为客人提供客房清洁及语音智能交互等服务,提升客人在客房中的住宿体验,如智能助手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
安全保护机器人主要通过智能技术提高客人入住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安保机器人等;
在三类酒店机器人中,对客服务机器人使用频次最高、使用范围最广,这类机器人可提升客人在酒店的消费体验,协助住客做出并完善订房决策,提升酒店形象;重要的是,对客服务机器人还可以7*24小时随时为住客提供服务,尤其是重复性送物、送外卖等工作,可有效减轻酒店服务人员工作负担,降本增效。
随着酒店智能化的逐渐普及,酒店机器人近年来也愈发被酒店投资人所接受,不少酒店集团还将酒店机器人列为酒店采购项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酒店机器人行业在2017年达到约1亿元的市场规模。
疫情三年间,各大酒店的防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包括迎宾、登记入住、送物、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各类无接触酒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为酒店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使用场景。
2020年以后,在多方因素影响下,中国酒店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21年突破了5亿元的市场规模。
未来,伴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机器人作为劳动力的重要补充或将成为趋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26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20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5%,行业整体发展空间较大。
酒店机器人在运营中,有哪些优劣势?
尽管酒店机器人可以提高人效,为酒店带来一定便利,但仍旧只是一台机器,只能助人,不能替人,更远未到“取代真人”的那一步。机器人更多是一种补充劳动力,和人力是锦上添花的人机协作关系,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对一些善于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的客人来说,住酒店时与机器人互动可能是一种新奇和有趣的体验;在另一方面,对许多客人来说,与机器人互动远不如与员工交流来得方便,而且机器人无法应对复杂的情况和需求,在提供服务时经常会出现故障或无法满足客人的期望。
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其两面性,酒店行业从业者始终对酒店机器人有着“一边存质疑,一边遭点赞”的看法。那么对于酒店投资人来说,在酒店配置酒店机器人的利弊有哪些?
先来分析酒店机器人在酒店运营中的优势作用。
其一,降本增效;
酒店投资人心中都有一笔账:人工成本是酒店成本的大头,人越来越贵,越来越“娇”。如果是普通送物的需求,客人完全可以通过软件操作机器人配送,且机器人除了充电的时间外,能全天24小时工作,部分替代人工效率会增高,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其二,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近几年来,商务客人、旅行散客或者是一些会议客户的决策者逐渐趋于年轻化,这些年轻决策者的成长路径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对科技体验有一定的要求,酒店智能机器人满足了他们的第一要求。如果酒店设施设备比较陈旧,会影响这些年轻一代决策者对酒店的二次消费倾向。
其三,机器人通过程序语言工作,避免客诉;
酒店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工作强度大,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态度,甚至会出现情绪化表现,很容易招致客诉,机器人通过程序语言与客人互动,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其四,减轻安保压力,保证酒店安全;
酒店安防问题屡次出现在新闻中,虽然酒店均有安防值班巡查制度,但大多酒店的安保员工资低、人难招、配备数量少,且存在监管、监控盲区。
现如今酒店的安保巡逻机器人就可以做到远程监控、代替人工7*24小时不间断巡逻、识别烟雾火灾等并自动报警等功能,可以帮助安保人员完成重复、标准性的工作,从而减轻安保压力,既保证酒店的安全,还能降低人力资源消耗。
再来说酒店机器人需要提升的部分。
其一,机器人系统集成性弱,难以融入酒店的信息化闭环;
很多酒店管理者认为,希望酒店机器人能与更多的酒店系统进行对接,像是客户送物的相关数据都能在酒店系统上都有体现,这样的话以便追溯。
其二,提升机器人的网络交互性;
酒店那么大,机器人恐怕也有迷失路径的时候。也就是说机器人需要网络交互,有遭遇网络信号不稳定、或行进至网络覆盖盲区的可能。有机器人企业已经逐步在机器中装入4G物联卡,在酒店的WiFi网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机器人自身4G流量遇外界网络进行交互,确保机器人定位不丢失,中间产生的流量也由机器人企业承担。
其三,除采购机器人,酒店还需付出成本;
其实,酒店部署机器人不只是表面上仅需采购机器那么简单,背后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比如WIFI信号的全覆盖,坡度或台阶路线的改造,以及电梯梯控、客房内部智能终端系统适配等。酒店大堂的玻璃转门和玻璃墙,大多数机器人基本无法识别,容易对激光雷达容易产生干扰。
酒店投资人心得分享
华东资深投资人潘总:
智能化是趋势,也是噱头
在我看来,当今酒店的智能化不仅是趋势,也是一个噱头。在近两年酒店行业大面积推广智能机器人前,我就以较高的价格为我的两家酒店采购了智能机器人。
从我投资的两家酒店实际使用体验来看,使用智能机器人可以降低人房比、节省人工成本,在疫情三年生意不佳的情况下有效节约成本。除此之外,智能机器人在疫情期间能够提供无接触服务,也是一个加分项。
但我遇到的问题是:智能化系统/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之前的产品总被全面否定,导致购入产品后总是要频繁替换,不仅麻烦,还提升成本。
我希望智能化的厂家、供货商能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升级的空间——就像我们的手机一样,可以在线多次升级系统,而不用频繁更换终端。这样,产品的生命力更长久,也会得到我们更多投资人的认可。
华东资深投资人谢总:
利用智能化为酒店营收添砖加瓦
五年前,华住集团旗下的酒店还没推行智能化改造,我就尝试在客房内配备了“小度”智能机器人,算是对酒店“智能化”的初次尝试。
近年来,各酒店品牌都在推的数控机器人,在三年疫情中体现出很好的实用性。既然酒店智能化是我们没办法改变的趋势,不如去适应、拥抱变化,利用智能化为酒店营收添砖加瓦。
资深投资人李总:
根据酒店定位来判定是否采购机器人
酒店智能化是趋势,现在市场上的智能化产品较多,但最终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一是减少酒店的重复劳动;二是满足客人的服务体验;三是能为酒店带来收益。
从数据看,智能化产品,比如,智能机器人确实在前台繁忙时,解决了一部分的客户需求。
从使用效率上看,在全服务酒店里,机器人送外卖或其它的送物产品相对更多。而在中高端酒店里,机器人除了送外卖以外,送其它的产品较少。
所以,我认为酒店需要智能设备或系统,但要看与酒店的匹配度,最重要的是适用于自己的酒店,并且能够为酒店带来盈利,否则不管评价再好,都是无用的投入。只有适合自己酒店的智能设备或系统,才是真正的智能。
单体酒店投资人孙总:
需综合考虑投入成本
我在安徽省芜湖市下属的县开了一家单体酒店,对于我们这种下沉市场而言,酒店员工的工资多为3000-5000元一个月,而目前来看,酒店机器人目前的价格还是偏高,且升级、维护费用高昂;最重要的是,酒店没有专门的配送员和单一区域的清洁员,因此酒店机器人替代的只是部分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减轻员工工作量,让员工有时间专注于其他工作。
如果酒店机器人的价格比一个服务员1年的工资还要高,那我为什么不去选择人?毕竟人不仅能送东西之外,还能干很多其他的事。
写在最后
当世界第一台机器人诞生时,智能化就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向前飞跃,在酒店领域的智能化中,发展不久的酒店商用机器人也仅仅是刚刚“开荒”,只是在当下阶段,很多酒店机器人离智能体还差得远,仅仅满足单一的功能,并非能代替一人多用的酒店员工。对于行业而言,真正应该思考以及提升的是,人与机器如何更好的“相处”,让对客服务透露出人情味般的高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