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认知呢
今天,小编就来为您详细讲述
逐步完备“人”的特征
——“北京人”用火遗迹
和石器的发现
让我们走进周口店
更加了解“北京人”
发现用火遗迹
“鸽子堂”,顾名思义,这里因栖息鸽子众多而得名。发掘“鸽子堂”的目的是为了打通猿人洞,因为工程浩大,考古学家们决定从“鸽子堂”洞底部向西开挖。“鸽子堂”的北壁为石灰岩洞壁,南壁、西壁和顶部完全是由角砾岩堆积而成,在这些角砾岩中含有各种化石。
今日“鸽子堂”
1931年春季,“鸽子堂”的发掘又开始了。考古学家们向下挖至8米深时,发现了一层红、黄和黑灰色的堆积物。这一层的土质非常松软,极易发掘。就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两块“北京人”的下颌骨和一个比较完整的锁骨。同时还发现了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树籽、紫荆木炭。
“北京人”可能已经学会用火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仔细观察,这些被烧过的石块上面出现许多炸缝,还有些被烧焦的骨头显露出裂纹或改变了形状。这些“遗物”表明,在几十万年前,“北京人”可能已经学会了保存并使用火。
灰烬 ——“北京人”用火的证据
果不其然,在巴黎博物馆矿物研究室和协和医院药物学教授对“鸽子堂”的碴块标本进行研究后,一致认为,黑色物质就是草木灰!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这说明了 “北京人”在漫长的生活中,已经学会了使用火来抵御寒冷,烧烤食物。
大量石器被发现
除了用火遗迹外,在“鸽子堂”的发掘过程中,裴文中还发现了许多石英碎块,它们多得惊人。裴文中把这些碎块集中起来进行清洗,一块块地辨认是否有人工打制的痕迹,然后又包裹好,并注明发现日期。这样的发现,每天都有两大筐。
其实,最早发现并关注这些特殊石块的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1921年,安特生同师丹斯基赴周口店龙骨山考察,发现了埋藏着古生物化石的沙石中有一些残破的石片。这些形状特殊的石片显然不是原生于洞穴中,也不是被水冲进洞穴的。安特生随即想到:“这些不是可以用来割切兽肉和兽皮吗?”由此安特生断定,这些石片和石块就是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
石器化石墙
经过20世纪20年代初到60年代近半个世纪的辛苦发掘,北京猿人遗址中出土的石器约有10万件之多。
揭秘“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虽然简单,但其制作也是有一定目的和程序的。从北京猿人遗址出土的石器可以看出,最初, “北京人”只 是有目的地从洞外捡拾一些石块并加以利用,比如从洞外不远处的河滩,捡些被洪水冲磨得又圆又光滑的鹅卵石带回洞中,当作锤子来使用。渐渐地, “北京人”开始懂得有锋利刃口的石头更利于砍砸和削刮,于是便捡选一些扁圆的甚至带些刃口的石头。
“北京人”打制石器的场景
从石上打出刃口,是一种不小的进步,从打出刃口到懂得磨制又是一个大的进步。经过考古人员研究,概括起来 , “北京人”制作 石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北京人”制作石器的主要三种方法
一是“碰砧法”。为得到有锋利刃口的石块, “北京人”会用 一块较大且结实的石块当石砧,就像铁匠打铁时地上先放一个铁砧一样,然后手握一块较小的鹅卵石,用力去大石砧上碰撞。几下下来,或是将手握的石块碰下一角,露出锋利的刃口,或是手中的石块破裂,当然也有可能将石砧砸下一块。
二是“锤击法”。就是两手各拿一块石头,将两块石头用力相击,多次击砸,会得到薄而锋利的石片。
三是“砸击法”。较前两种方法,砸击法更先进一步。因为前两种方法只是“两块石头相撞”,砸击法则是用三块石头:一块大的做石砧;中间一块小的放置砧面上,一手扶着;另一手握一块较重的石头来砸。这样,或可将小石头破成两片或几片,或是剥离下一片小石片。
当然,这些制造石器的方法都是研究人员概括出来的,实际情况可能还要更复杂、更艰难。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都有哪些?
制造石器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使用石器, “北京人”使 用的石器,大致也分为三种。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源于网络)
第一种是砍砸器。又称砍斫器,其用途是用来砍伐木柴或狩猎,再就是用来砸击较大野兽的肢骨以使其断裂,食其骨髓或骨骼连接处的筋肉。砍砸器一般都是扁圆的鹅卵石,一面或两面打出刃口,有时因鹅卵石打出的石片边棱不适用,或因多次砍砸刃口变钝,只得用石锤砸击出新口。北京猿人遗址出土的砍砸器类的石器式样很多,但用途基本一致。
第二种是刮削器。“北京人”使用的刮削器,均由大小不同的石片制成。根据石片加工后刃口的形状可分为直刃、凸刃、凹刃、多边刃和盘形等。刮削器的用途较广,一般用来割兽皮、切兽肉、刮树皮。若细一些划分,大型的凹刃的刮削器适于刮削狩猎用的木棒,因凹形刃和一般适于手握木棒的圆径相吻合。直刃和凸刃的刮削器则适于切割兽皮和兽肉。小型刮削器的用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生活用具,其用途相当于灵便的小刀。
第三种是尖状器。“北京人”制造的比较精致的石器,要数“尖状器”了。遗址中发现的尖状器虽然不多,但因其制造精致,可以反映出“北京人”一定的石器制作技术水平。尖状器的制作比刮削器又前进了一步:一般是先从石块上打下石片,再沿石片边缘把石块一头修制成尖状。尖状器虽然大小和厚薄不一,但制作程序和方法基本相同。而且,“北京人”制 造的尖状器,与世界同一时期其他地区出现的古人类制造的石器相比,算是最先进的。尖状器的用途,考古界迄今为止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古人类用来割剥兽皮的器具,有人认为用来剔剜兽骨上的筋肌髓脑,或是作为从树上挖取树虫或地下挖掘块根的器具。
“北京人”使用石器场景
除了以上说的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外, “北京人”使 用的石器还有少量的石锥和雕刻器等。
“原始时期,以石器制作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成为原始人类维护茹毛吮血、幽居洞穴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石器在完成“北京人”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火的使用,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北京猿人遗址中大量用火遗迹的出现,说明了“北京人”在当时已经学会了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更加完备了其作为“人”的特征。”
想知道 “北京人”
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吗
他们以什么为食物?会说话吗?
别急
且听小编为您下期继续讲述
资料来源: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